岳阳市加强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纪实
洞庭湖,“两湖”人民的母亲湖!
这片浩浩汤汤的水域,注定牵系“两湖”人民世代的情感!
她同时还牵系着全社会、全世界温润的情愫!5月24日—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组实地考察洞庭湖后一致认为:人和万物均离不开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利用的洞庭湖,应该仰其惠泽,休戚与共。
生态明珠
洞庭湖,是个恒久、博大的话题。她北纳长江分支松滋、太平、藕池、调旋四口,南接湘、资、沅、澧四水,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岳阳主辖东洞庭湖,占62.8%。东洞庭湖作为洞庭湖的本底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国际意义的城市湖泊型天然湿地,被国际社会赞誉为“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明珠”、“拯救濒危物种的希望地”。
洞庭有幸,党和政府对她投注了关切的目光。温家宝总理指示:“要重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国务院还为洞庭湖水环境治理划定了目标和期限,要求到2030年,逐步恢复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省委、省政府也提出,把加强洞庭湖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
洞庭风雷
面对全社会对洞庭湖的关注与期待,岳阳市委、市政府以“爱家”之情,扛起了综合治理洞庭湖这面大旗,吹响了保护母亲湖的“集结号”。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东洞庭湖湿地由保护区管理局进行管理;2008年2月,市政府成立了洞庭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编制了《洞庭湖综合治理与保护项目库》、《洞庭湖治理与科学开发整体规划大纲》和《东洞庭湖国际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致力将洞庭湖区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防洪保安的功能区、生态平衡的样板区、安居乐业的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区;充分发挥“地球之肾”的生态功能,真正实现人水相依、人鸟相依,和谐崛起。同年,岳阳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把加快东洞庭湖湿地保护作为01号提案,进一步把东洞庭湖湿地保护提到了重要的议程;2009年,岳阳市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将“推进洞庭湖综合治理”作为01号议案,有力地推动了包括湿地保护在内的洞庭湖综合治理进程。该市还建立了发改、财政、环保、水利、农业、公安、畜牧水产、渔政、林业、保护区等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机制,明确了综合执法的部门和职责;启动了多个生态恢复与保护的工程项目;适时地推出了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等以生态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为洞庭湖湿地的保护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4月,岳阳市委书记黄兰香、市长盛荣华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保护洞庭湖生态,黄兰香郑重指出:“要把保护江豚作为东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环洞庭湖经济生态圈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作为生态岳阳建设的重要内容。守护洞庭江豚,铸造岳阳新名片,形成旅游新亮点。努力把好事办好!”盛荣华要求:“加强对江豚的保护工作,加强对群众的环保宣传教育;强化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测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继续整治无序采砂。”市政府出台了7条过硬措施,成立了由市长盛荣华任组长、12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洞庭风雷”行动领导小组,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荡涤着一切有害“生态洞庭”的违法行为。
“洞庭风雷”传递的,是540万巴陵儿女一个共同的理想:把洞庭湖留给子孙、留给未来!
国际名片
唱响主旋律,铸造大品牌。岳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建设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相继以“保护湿地,保护鸟类”、“人鸟相依,梦园洞庭”、“人鸟相依,和谐崛起”和“保护洞庭湿地 共建和谐家园”等为主题,精心打造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如今,观鸟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观鸟品牌。2007年,该市赢得了“中国观鸟之都”的称号;2009年,多国驻华大使馆授予该市“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冬季到洞庭来看鸟”,已成为岳阳一个崭新的生态旅游品牌。
洞庭湖湿地是湖南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南乃至中国的一张“国际名片”,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无可替代。多年来,岳阳市特别注重和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等国际组织,以及日本、芬兰、美国、俄罗斯、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良好合作关系。借助保护区这一平台,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把洞庭湖湿地打造成一座岳阳通向国际的桥梁。2007年,他们成功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主办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湿地研讨会”迁至岳阳召开。本次研讨会有13个国家的13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与,并共同发表了在湿地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洞庭湖宣言》。《宣言》的发表,不但确立了东洞庭湖在我国湿地保护领域的地位,并有力推动了我国湿地保护进程。
该市还通过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办、中科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省林业厅等部门和组织,争取洞庭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等各种项目资金数千万元,利用项目资金新建了保护区宣教中心、救护与繁育中心及其他基础设施,对两个管理站进行了扩建,开展了栖息地改造与恢复等湿地保护建设。中科院亚热带农业所与岳阳共建了洞庭湖野外定位站。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还积极与地方政府特别是君山区和岳阳县政府加强沟通,形成较好的协商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机制。
绿色邀约
近年来,岳阳市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量的科研监测工作,为保护湿地提供了准确、科学和详实的基础数据。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告诉我们,每天的常规监测、每月3次(5日、15日、25日)的同步监测、每年4次(迁飞来后、隆冬时期、迁走前)的全湖水鸟调查,每年一次的夏候鸟调查,以及2006年环湖科考,2008年邀请中国农大、湖南师大、湖南林科院教授和专家参与的,包括植被、鱼类、昆虫、鸟类、兽类在内的东洞庭湖资源调查等等科研监测活动的开展,为东洞庭湖积累了大量的物种资源监测数据,东洞庭湖的鸟类也由10年前的160多种,增加到了现在的326种,特别是2009年1月隆冬水鸟、麋鹿、江豚调查中,在洞庭湖还发现了我国最大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60只)。
保护区近年来的科研监测成果,也吸引了包括中科院、环科院等研究机构和中国科大、安徽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专家和教授来洞庭湖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该市严厉打击破坏湿地和非法狩猎等违法行为。近5年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刑事案件8起,逮捕判刑5人;治安案件25起,治安处罚26人;行政案件65起;成功救护并放飞鸟类1721只。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等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省、市林业系统先进单位。
540万岳阳人民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洞庭湖是岳阳的,更是湖南的、中国的,按照“平安洞庭、生态洞庭、民生洞庭、和谐洞庭” 科学发展战略目标,一定把洞庭湖保护得更好!
洞庭湖湿地,这是一张绿色的请柬!
让我们一起走进洞庭,走进湿地,拥抱我们共同的伟大母亲! http://www.hnctrip.cn |